離開高昌國,奘師繼續西行約百餘里,來到阿耆尼國境(今新疆焉耆)。
這裡有一名叫阿父師的名泉,在砂漠地帶的一座絕壁之上,崖高數丈,水自半崖而出,相傳曾有一段奇異的因緣。據說往昔曾有商侶數百人途經這裡時,水都用光了,一行人饑渴疲憊,不知道該怎麼辦。這時候,群眾裡有一位行腳僧,什麼東西也沒帶,一路上都靠大家供養過活,可是他一點也不緊張。
於是大眾中就有人建議:「這位出家的師父,我等一路供養他飲食,現在大家斷了飲水,他卻一點也不憂慮,也該叫他想想辦法啊!」
這說話的人,原本帶著責備的口吻,但沒想到這位僧人聽完,卻一口答應下來,並對眾宣示說:「你們欲得水者,先要禮佛,接受三皈五戒,然後我再為你們登崖求水。」
大眾雖然半信半疑,但眼看別無他法,只得依從他的話,全體向空遙禮佛陀,接受了皈戒。受戒完畢,僧人又教大眾,等他登上絕壁後,齊喚「阿父師為我下水!」。眾人等到僧人登上砂崖以後,就依教而行。不久,果然水從半崖湧出,大家無不歡喜雀躍,趕緊將皮囊盛滿泉水。可是等了許久卻不見僧人下崖,於是大家都登崖觀看,才驚見僧已端坐入滅。大眾雖然為此悲號不已,但也沒辦法,只得依照西域的禮法,在僧的坐處舉行火葬,並聚磚石為塔。
這塔至今依舊存在,水亦從此不絕,給行旅往來的人,帶來許多便利。此泉水非常奇異,不論旅人多少,水始終用之不盡;若無旅人時,則僅冒出些許津液。從此,這裡就命名為阿父師泉。
奘師與眾經過阿父師泉時,聽了這一段數百年前的求水因緣,無不感動異常,是晚就宿在泉旁,準備次日再出發西行,越過艱險的銀山。
這銀山在過去本是一座銀礦,西域諸國的銀錢,大都從這裡生產。可是礦產採完以後,這裡就沒落了,並且成為盜匪出沒藏匿的賊窟。奘師一行人小心翼翼的前進,行至山西的險道時,不幸遇到一群盜賊,好在仗著人多,僅被劫去部分的財物,幸未傷人。本來當天可以抵達王城,因遇賊耽誤,行近山下,天色已暗,因此就地於川岸露營夜宿,準備次日再行入城。
但同行的商侶數十人,因為要趕著隔日早上的買賣,提前入城,於半夜就悄悄的出發。不意前行十餘里時,又遇到一批盜賊,不但劫盡了財物,還全被賊人殺害。等到次晨,奘師等一行經過這裡的時候,只見遺骸滿野,無一倖免。
師等見狀傷嘆不已,亦可見西行旅途之艱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