奘師與兄到了長安以後,見到李淵的軍隊非常有紀律,對百姓秋毫無犯,心裡感到非常高興,直以為自己來對了地方。可是等到他在莊嚴寺掛單一段日子以後,就大失所望了!因為他發現整座長安城,連一個研究佛學的講座也沒有,而且,佛學經典的收藏也比不上洛陽。他心裡想,留在這裡又不能研究佛法,豈不是白白浪費時間?於是再與二哥商量,準備離去。可是長捷法師卻勸他說:
「大唐剛剛建國,重武輕文是必然的事情。再說天下這麼亂,在我們無法確定哪個地方比長安好以前,就先暫時住下,等時局穩定一點,再做打算吧!」
奘師無奈,只得接受了建議,先暫時住下來。這時是西元六一八年。
在莊嚴寺住了一段時間以後,奘師發現許多寺裡的師父陸續離開,也不知道是何原因,於是便向人詢問。
「什麼,你不知道嗎?空、景兩位法師已經到四川去了,有許多人也跟著去了。」
於是長捷法師這才想起了隋煬帝曾在東都,建立四大道場,召天下名僧去居住的事。那裡曾經法將如林,大德高僧齊聚一堂,但因隋末國亂,供養停止,所以多半的法師轉遊駐四川,能知佛法的人亦多集中在四川,四川已取代洛陽,成為當時全國佛法的研究中心了。於是奘師又與兄商量說:「這裡沒有佛法,怎能虛度時光呢!」於是兄弟兩人離開長安,經子午谷而入漢川受業。
到了四川以後,奘師兄弟二人先跟隨空、景兩位法師學習佛法,不久又轉至成都,才發現當地的佛學研究風氣更盛,於是很高興地在空慧寺住了下來。
這段期間,奘師非常珍重光陰,到處聽法,勵精求法,從不間斷懈怠。遇有閒暇時間,亦是埋首於藏經樓研究經典。於是在二、三年間,奘師便已通達瞭解各宗經論,並受到各地佛門高僧與一般人士的推崇。當時在成都教授佛法的人很多,講座之下,常有數百人。而奘師年紀雖輕,但見解獨到,不在諸僧之下,於是各地聞風而欽望前來的人,也不在少數。
另一方面,奘師之兄,也常設講筵,演涅槃經、攝大乘論、阿毘曇等,尤擅長老莊之學,為蜀人所欽慕。兄弟兩人,懿業清規,芳聲雅質,大可與東林慧遠、慧持兩師昆仲先後媲美,一時之間,在成都傳為美談。
至武德五年時,奘師年滿二十,於成都受具足戒,結夏學律。沒多久,便將戒律中的五篇七聚(戒律的分篇類聚是說明其罪性及結成的因果等)都一一窮研既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