奘師遍謁諸師,飽餐法味後,發現每位法師對佛法的見解不一,其中雖然各有所專,仍不免與聖典有所出入;到底誰是誰非,孰正孰邪,實在難以取捨。再說佛陀說法四十幾年,所演經論何止百千,但由梵文譯成華語的畢竟不多;況且華梵翻譯之間,錯誤在所難免;加上中印交通不便,往返不易,中途散失或殘缺不全,以致產生經文不連接的亦所多有,想要冰釋群疑,辨別真偽,使中國的佛法更加完善,奘師認為只有精通梵文,親赴印度取經不可。於是便發願西遊取,以釋疑惑。
當年由中國到印度,不論是水路或陸路都是艱險萬分,為了到印度求法而死在中途的僧人,不知道有多少。然而奘師想到過去法顯、智嚴等大師都能不避艱難,不顧生死,為了導利群生而西行求法,為何自己不能?讓前賢專美,又豈是大丈夫的行為?於是更堅定了西遊的決心。不久,結合道侶數人,陳表上奏皇帝,要求出國去印度留學,可惜未被朝廷批准。
「不准就算了,再等機會吧!」奘師的朋友喪氣的說。
可是奘師不死心,又再度單獨向朝廷提出申請,結果仍然不准。
「不准!那我就偷偷出關。」玄奘為了求經,已顧不了這麼多了。
「後果很嚴重的!」朋友們警告他說。
「菩薩會保佑我的。」玄奘說。
於是奘師一面準備計畫出發的路線,和籌集路費,另外還每天在寺中,向菩薩禮拜,表明自己求經的心願,請求菩薩保佑一路順利。
(其實,早在玄奘大師出生之前,他的母親就曾經夢見身著白衣西去求法,這也可以說是法師西遊的先兆。)
一天夜裡,奘師在夢中,忽見大海中有一寶山,發出閃閃光芒。可是環顧四周,只見海中波濤洶湧,並無船筏可供過渡。為了登上寶山一探究竟,奘師鼓起勇氣躍身入海,只見海中忽然涌出許多石蓮花,一直從岸邊連到山腳。奘師踩著石蓮花,不久即至山下。但山峻峭不可攀登,奘師便試著踊身自騰,沒想到竟扶搖直上,一下到了山頂。此時奘師並沒有尋找金銀寶石,只是覺得站在高處眺望,感覺非常美妙。可是不料美妙的感覺才剛出現,他就從夢中醒來。
「這一定是菩薩在暗示我,要我勇往直前。」奘師做了這個夢以後,更加的堅定決心,決定不管任何困難,都要西遊取經。